任务台主要均值荷重 500KGs
最少设置计量单位 0.001mm
最多钨钢刀时长 300mm
极限加工件含量 7KGs
X轴旅行线路 800mm
Y轴过程 500mm
拨打 13840596639
V系列立式加工中心是是我公司自主研发,顺应市场及发展需求而设计、生产的一种全新产品。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超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机床刚性、可靠性趋近完美。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的设计手段,解决了传统设计无法回避的不足。
远程服务器床是可以制造板类、盘类件、罩壳件、冲压合金模具等精密度较高、工艺程序代码多、造型简化的所需要的零部件,可在一起装夹中累计来完成铣、钻、扩、铰、镗、攻丝及二维3D圆弧,斜面的精确性制造,制造保证程序代码化,延长了生孩子频次,于是使用的户得到 很好的金钱经济收益。身为普通型磨床,相当适电力机车、航空工业、军工概念股、冲压合金模具等行业内对板类和罩壳类所需要的零部件做好高效能、一大文件批量、高精密度较制造时采用了。
数控采取了机、电一起化组成的,整体的空间布局宽敞合理的,利于保修和护肤,含有科学规范率、高表面粗糙度、高 刚性轨道的亮点,关键因素的购进件都来进行招标信息选购,挑选目前中国外知名度高口碑好制造商的软件,绝对数控的高不靠谱性。机器采取了全封密式防防组成的,看上去贴合组队项目 学的关键技术,宜人性好,利于运行。
三轴进给传动示意图
V系列立式加工中心主电机
βil8/10000电机主轴箱主轴功率—扭矩特性
βil8/12000电机主轴箱主轴功率—扭矩特性
βil12/10000电机主轴箱主轴功率—扭矩特性
βil12/12000电机主轴箱主轴功率—扭矩特性
润滑站示意图
机床电气系统
数控车床主轴电设计的非常符合GB 5226.1-2008电要求。电路板的发动机控制回路,均犯过流、出现短路保护区,数控车床主轴有关动做常有有效的互锁,以服务保障机械和人身损害很稳定。电系统的含有自原因系统,工作及维修费人工可会按照技巧灯及显示信息器等马上检查到数控车床主轴各处分的启用状态下。主要的电pcb板建议选择进口商好物品,沒有电件建议选择中国与日本配合的好物品,最后保障数控车床主轴的很稳定性、正规性。
电箱
应用封闭性式动力箱,动力箱应用热交易器实行,散热处理,为了保证组合件设备的没问题任务。动力箱应用槽板走线机构,器件流程及走线适宜、整洁、外观,容易维修费。动力箱内准备固定发展空间以容易扩充基本功能。
机床操纵控制箱
选取传动轴式操作使用操纵箱。设备架设式携便式智能出现器,简单于车床的如何设置与操作使用。
安全保护
铣床包括警报器安装及急忙关闭控制键,可解决办法各方面发生故章给铣床从而造成损害。因此平台的适宜制定,警报器可使用提升 器提升 文字框及警报器号。铣床按照其与众不同前提将警报器的治疗方式包括几大类:对急忙警报器采取“急停”;对普通警报器采取“进给始终保持”;对运作失败只完成“提升”。
项目 | 技术参数 | 单位 | 详细数据 |
数控系统 | FANUC | OIMF(5) | |
主轴电机: B8/10000 | KW | 7.5/11KW | |
三轴电机: B12/B12/B22B | KW | 2.0/2.0/3.0BKW | |
行程范围 | X轴行程 | mm | 800 |
Y轴行程 | mm | 500 | |
Z轴行程 | mm | 500 | |
主轴鼻端至工作台面距离 | mm | 120-620 | |
主轴中心至立柱面距离 | mm | 550 | |
工作台 | 工作台尺寸(长×宽) | mm | 1000×500 |
工作台最大平均载荷 | KGs | 500 | |
T型槽尺寸 | mm | 5×18×90 | |
三轴进给 | 三轴轨道 | 三轴滚柱 | |
轨道宽度 | mm | 35/35/35 | |
滑块数量 | 4,4,4 | ||
三轴螺杆直径 | mm | Ø40 | |
三轴螺杆螺距 | mm | P=16 | |
三轴快速移动 | m/min | 48/48/48 | |
三轴加工进给 | m/min | 10 | |
最小设定单位 | mm | 0.001 | |
主轴 | 主轴锥孔 | BT40 | |
主轴直径 | mm | 150 | |
主轴传动 | 皮带/直接 | ||
主轴转速 | rpm | 8000rpm-15000rpm | |
精度 | 定位精度(JIS 6338) | mm | ±0.005 |
重复精度(JIS 6338) | mm | ±0.004 | |
ATC单元 | 刀库数量 | 24 | |
刀库锥度 | BT40 | ||
换刀方式 | 机械手 | ||
最大刀具直径(满刀) | mm | 75 | |
最大刀具直径(邻刀空) | mm | 125 | |
最大刀具长度 | mm | 300 | |
最大刀具重量 | KGs | 7 | |
换刀时间:刀对刀 | Sec | 2.0 | |
机床尺寸 | 外型尺寸(长×宽×高) | MM | 2700*2400*2650 |
机床重量 | KGs | 5300 | |
其它需求 | 压缩空气压力 | MPa | 0.6 |
压缩空气耗气量 | L/min | 500 | |
电源 | 三相 | AC380V,50/60Hz,20kVA |
项目 | 技术参数 | 单位 | 详细数据 |
数控系统 | FANUC | OIMF(5) | |
主轴电机: B8/10000 | KW | 7.5/11KW | |
三轴电机: B12/B12/B22B | KW | 2.0/2.0/3.0BKW | |
行程范围 | X轴行程 | mm | 800 |
Y轴行程 | mm | 550 | |
Z轴行程 | mm | 520 | |
主轴鼻端至工作台面距离 | mm | 120-670 | |
主轴中心至立柱面距离 | mm | 595 | |
工作台 | 工作台尺寸(长×宽) | mm | 1000×500 |
工作台最大平均载荷 | KGs | 500 | |
T型槽尺寸 | mm | 5×18×90 | |
三轴进给 | 三轴轨道 | 三轴滚柱 | |
轨道宽度 | mm | 35/45/45 | |
滑块数量 | 4,4,6 | ||
三轴螺杆直径 | mm | Ø40 | |
三轴螺杆螺距 | mm | P=16 | |
三轴快速移动 | m/min | 48/48/48 | |
三轴加工进给 | m/min | 10 | |
最小设定单位 | mm | 0.001 | |
主轴 | 主轴锥孔 | BT40 | |
主轴直径 | mm | 150 | |
主轴传动 | 皮带/直接 | ||
主轴转速 | rpm | 8000rpm-15000rpm | |
精度 | 定位精度(JIS 6338) | mm | ±0.005 |
重复精度(JIS 6338) | mm | ±0.004 | |
ATC单元 | 刀库数量 | 24 | |
刀库锥度 | BT40 | ||
换刀方式 | 机械手 | ||
最大刀具直径(满刀) | mm | 75 | |
最大刀具直径(邻刀空) | mm | 125 | |
最大刀具长度 | mm | 300 | |
最大刀具重量 | KGs | 7 | |
换刀时间:刀对刀 | Sec | 2.0 | |
机床尺寸 | 外型尺寸(长×宽×高) | MM | 2700*2400*2650 |
机床重量 | KGs | 5300 | |
其它需求 | 压缩空气压力 | MPa | 0.6 |
压缩空气耗气量 | L/min | 500 | |
电源 | 三相 | AC380V,50/60Hz,20kVA |
项目 | 技术参数 | 单位 | 详细数据 | |
数控系统 | FANUC | OIMF(5) | ||
主轴电机: B12/10000 | KW | 11/15KW | ||
三轴电机: B22/B22/B22B | KW | 3.0/3.0/3.0BKW | ||
行程范围 | X轴行程 | mm | 1100 | |
Y轴行程 | mm | 600 | ||
Z轴行程 | mm | 600 | ||
主轴鼻端至工作台面距离 | mm | 120-720 | 80-680 | |
主轴中心至立柱面距离 | mm | 650 | ||
工作台 | 工作台尺寸(长×宽) | mm | 1200×600 | |
工作台最大平均载荷 | KGs | 800 | ||
T型槽尺寸 | mm | 5×18×100 | ||
三轴进给 | 三轴轨道 | 三轴滚柱/Z轴硬轨 | ||
轨道宽度 | mm | 45/45/45 | ||
滑块数量 | 6,4,6 | |||
三轴螺杆直径 | mm | Ø40 | ||
三轴螺杆螺距 | mm | P=12 | ||
三轴快速移动 | m/min | 36/36/36(24) | ||
三轴加工进给 | m/min | 10 | ||
最小设定单位 | mm | 0.001 | ||
主轴 | 主轴锥孔 | BT40 | BT50 | |
主轴直径 | mm | 150 | 155 | |
主轴传动 | 皮带/直接 | 皮带 | ||
主轴转速 | rpm | 8000-15000rpm | 6000-8000rpm | |
精度 | 定位精度(JIS 6338) | mm | ±0.005 | |
重复精度(JIS 6338) | mm | ±0.004 | ||
ATC单元 | 刀库数量 | 24 | ||
刀库锥度 | BT40 | BT50 | ||
换刀方式 | 机械手 | |||
最大刀具直径(满刀) | mm | 75 | 125 | |
最大刀具直径(邻刀空) | mm | 125 | 220 | |
最大刀具长度 | mm | 300 | ||
最大刀具重量 | KGs | 7 | 13 | |
换刀时间:刀对刀 | Sec | 2.0 | 3.8 | |
机床尺寸 | 外型尺寸(长×宽×高) | MM | 3200*2550*2700 | |
机床重量 | KGs | 7000 | ||
其它需求 | 压缩空气压力 | MPa | 0.6 | |
压缩空气耗气量 | L/min | 500 | ||
电源 | 三相 | AC380V,50/60Hz,20kVA |
序号 | 名称 | 制造商 | 型号及规格 | 数量 | 选配 | ||
850规格 | 855规格 | 1060、1160规格 | |||||
1 | 数控系统 | FANUC | FANUC 0i –MF(5) | 1 | 1 | 1 | ★ |
FANUC 0i –MF(1) | 1 | 1 | 1 | ||||
2 | 主电机 | FANUC | βiI8/10000 | 1 | 1 | ★ | |
βiI8/12000 | 1 | 1 | |||||
βiI12/10000 | 1 | ★ | |||||
βiI12/12000 | 1 | 1 | |||||
3 | X轴伺服电机 | FANUC | β12/3000 | 1 | 1 | ★ | |
β22/3000 | 1 | ★ | |||||
4 | Y轴伺服电机 | FANUC | β12/3000 | 1 | 1 | ★ | |
β22/3000 | 1 | ★ | |||||
5 | Z轴伺服电机 | FANUC | β22/3000B | 1 | 1 | ★ | |
β30/3000B | 1 | ★ | |||||
6 | X轴滚珠丝杠 | 台湾或进口 | φ40×16-C3 | 1 | 1 | ★ | |
φ40×12-C3 | 1 | ||||||
7 | Y轴滚珠丝杠 | 台湾或进口 | φ40×16-C3 | 1 | 1 | ★ | |
φ40×12-C3 | 1 | ||||||
8 | Z轴滚珠丝杠 | 台湾或进口 | φ40×16-C3 | 1 | 1 | ★ | |
φ40×12-C3 | 1 | ||||||
9 | X轴导轨 | 台湾或进口 | 35规格滚柱 | 2 | 2 | ★ | |
45规格滚柱 | 2 | ★ | |||||
10 | Y轴导轨 | 台湾或进口 | 35规格滚柱 | 2 | ★ | ||
45规格滚柱 | 2 | 2 | ★ | ||||
11 | Z轴导轨 | 台湾或进口 | 35规格滚珠 | 2 | ★ | ||
45规格滚柱 | 2 | 2 | ★ | ||||
12 | 丝杠轴承 | 进口 | 25X62X15 | 4 | 4 | 4 | ★ |
13 | 冷却排屑装置 | 本厂 | 前排屑链板式 | 1 | 1 | ★ | |
接屑冷却箱 | 1 | 1 | ★ | ||||
14 | 四轴转台 | 台湾 | 170 | 1 | 1 | 1 | |
200 | 1 | 1 | 1 | ||||
250 | 1 | 1 | 1 | ||||
320 | 1 | 1 | |||||
15 | 立柱加高 | 本厂 | 100/200/300 | 1 | 1 | 1 | |
16 | 主轴内冷 | 本厂 | 20bar、30bar、70bar | 1 | 1 | 1 | |
17 | 测头 | 进口 | 1 | 1 | 1 | ||
18 | 对刀仪 | 进口 | 1 | 1 | 1 |
N0. | FANUC OIMF(5)数控系统标准功能包 |
1 | 8.4 LCD彩色荧幕与操作面板 |
2 | AI轮廓控制(AICC +) |
3 | 同时控制轴数(各路径):最多4轴(五轴四联动) |
4 | 伺服关断/机械手轮进给 |
5 | AI先行控制 |
6 | 外部存储和子程序调用功能 |
7 | 极坐标指令 |
8 | 可编程数据输入G10 |
9 | 钻孔用固定循环 |
10 | 比例缩放 |
11 | 可编程镜像 |
12 | 高速M/S/T/B接口 |
13 | 主轴定位 |
14 | 网络传输功能 |
15 | 刀具补偿个数:400个 |
16 | 刀具长度补偿 |
17 | 刀具直径、刀尖半径补偿 |
18 | 刀具长度自动测量 |
19 | 刀具寿命管理 |
20 | 反向间隙补偿 |
21 | 存储型螺距误差补偿 |
22 | 程序存储容量:512Kbyte |
23 | 登陆程序个数:400个 |
24 | 程序保护 |
25 | 后台编辑 |
26 | 工作时间/零件数显示 |
27 | 各国语言显示 |
28 | 图形显示 |
29 | I/O链接点数DI/DO:1024/1024点 |
30 | 操作面板开关 |
机床工作环境好坏,对保证机床性能和正常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数控系统中控制机构失灵或出现故障;温度过低又会使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工作条件恶化造成机床故障或损坏机床零件。因此我们建议该机床在以下条件下使用:
机床应放置于室内且干燥的环境中。机床基础按照机床地基要求进行制作。
——电源电压: 额定电源电压AC380V,电压波动范围-10~+10,电源频率: 50Hz1Hz。超出此范围用户需自行购买稳压电源。
——环境空气温度:5℃~40℃范围内;且24h平均温度应不超过35℃。
——湿度:最高温度40℃,相对湿度不超过35% ,且湿度变化不引起冷凝。
——空气中粉尘浓度不得大于10mg/m3,不得含酸、盐和腐蚀气体。
——大气压强86~106kpa
——机床安装要远离振源、热源。机床安装所在厂房内的动力要在0.5G以下(G为重力加速度)。
——空转噪声等级:≤83dB(A)
机床检测时,检测仪器,检测工具应在检测环境中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它们处于等温状态,检测时还应避免气流,日晒或外部热流等因素的影响,对机床位置精度的评定环境温度以20℃为准,但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环境温度15℃~25℃。
——检测前机床应在检测环境中等温不少于12h。
——机床占有空间任意的温度梯度不超过0.5℃/h 。